书中内容以重塑语言框架说起,涉及庭辩、商业谈判、公关传播、政治选举、大众心理,甚至你可以从列举的例子中找到苹果发布会话语形式的反战宣言。
前言
如果你所处的环境,是以“讨论/争论”的结果为决策导向的,建议你读一下第九章:“破解语言迷魂阵”,笔记所述不够详尽。
作者以框架是塑造我们看待世界方式的心理结构为论点,人会通过框架(以及隐喻)的角度去思考。如果事实跟框架不吻合,留下的是框架,抛弃的是事实。
这是人的一种确认偏误。
有时候,即使我们的观点正确,论据充分,对方也似乎听不进去。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「确认偏误」,即人们选择性的听取和收集有利信息,忽略不利或者与已有观点矛盾的信息。
人会通过“假想”为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表达意见。
{ 假想:将自己代入事件 }
“每当我们看见一架飞机朝着建筑物飞去,总联想到建筑中的人,我们就感到飞机在朝着自己飞过来;每当我们看见建筑物向一侧倾倒,我们就会感觉它朝我们倾覆下来,于是感觉到建筑的倾倒是危险的。(看3D电影的时候,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便是如此,视觉错误的将自己带进场景中。)”
一、【框架/“别想那只大象”】是什么意思?
什么是框架?在前言中,我们讲到框架在书中的定义,那么框架的例子除了代入,还有哪些?你要如何在辩论中使用框架?
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,当被要求别去想那只大象的时候,我们的脑中会出现小飞侠的大耳朵/大象庞大的体格/马戏团的大象/长长的鼻子等。
水门事件期间,尼克松在电视上发表演说,“站”在全国民众的面前说:“我不是骗子。”结果,人人都以为他是个骗子。
也即是说,当你在与人争辩时,切莫用否定词去说他们的观点,因为“骗子”这个词,是他们的框架。而不是你的框架。
框架已经被对方抢占,如果你提及,便是唤起了这些观念。所以当你被”指控”时,如果你不是证明指控不正确,而是否认指控,那么不论你表现的如何愤慨,听上去都像是死不认账。
二、家庭观念
人托庇于家庭,人习惯于从家庭观念中寻找普世的框架。书中反复提及严父式与抚养式两种观念。
严父式的观念从保护者的角度出发,他要别人的服从,因为观念的出发点是“严父”即是明辨是非的道德权威。有错必惩便是其表现形式,并以此培养自律。
从家庭引申而出的框架有这样一个例子,符合我的认知,给大家列举一下,如有不同,可以在评论提出,共同讨论。
某私营公司的文秘小刘有一个坏习惯:什么文件,她都会拖到最后的一刻才会拼命做。譬如,公司周一开了次会议,老总让小刘最迟周四交上整理好的会议记录。无论周一、周二时间多么宽裕,小刘都不会先完成这份记录。她经常是一天十次、二十次地在电脑上打开一个文件,但每写几个字就会停下来,一个字都写不下去。直到周三的下午,她才会在电脑上对着键盘一通狂敲,如果下午完不成———这对小刘是家常便饭,她就会拖到晚上,搞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夜里一两点才下班。周四,她一定会一早来到单位,红着眼睛、带着一脸的疲惫把报告亲自交给老总。小刘下了无数次决心,发誓要改变自己这一作风,但一年年下去,没有任何效果。
袁荣亲说,小刘知道,这是一个恶习。但她一直没有想过的是,这个恶习给她带来了不少好处。譬如,同事们都知道她是“加班大王”,这个称号传到老总耳朵里,老总也从不批评她做事拖沓。这些好处成了奖励,强化了小刘办事拖沓的习惯。这个恶习还有更深层的原因。小刘的爸爸对小刘要求很高,上学的时候,每次做完作业,她爸爸都要检查一遍,一发现差错,爸爸会狠狠地批她一顿,斥责她不努力不认真。最后,小刘发展出应对办法:熬夜在最后一刻才把作业完成。这样,即便爸爸检查出了错误,但因为知道小刘熬过夜,不仅不斥责她,反而会夸她用功。公司里其实也一样,老总是男性,面对老总就仿佛是面对老爸,小刘害怕老总斥责自己不努力,所以用了以往的应付方法应对老总。
三、从芭芭拉反战宣言到苹果式文案的语言框架
工作中,我们时常要做一下演讲,向他人推销产品的时候,竞职的时候。如何让听众进入你的框架?
你需要给你的语言施加魔法,或许你不知道为什么苹果的产品为什么让人趋之若鹜,为什么陈胜一句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”能揭竿而起,领导人民参加起义。或是《冰与火之歌》中小恶魔如何在大军压境中守住君临?
书中作者作者引用议员芭芭拉的海湾战争反战宣言:
「我深信,军事行动不能组织国际恐怖主义对美国采取进一步行动。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问题……不管投出这张否决票有多么艰难,我们中总得有人站出来呼吁保持克制。全国上下正处于哀悼状态。我们中必须有人站出来说,让我们稍微退后一点点。让我们暂停一分钟,彻底想清楚我们今天采取的行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,好让这一切不会失去控制。
投出这样的一票,我很痛苦,但我今天必须面对它,在这场极为痛苦却又无比美丽的哀悼会上,我必须投出这张反对票。身为神职人员,我要说:“在我们采取行动的时候,切莫变成我们谴责的那种恶人。”」
从总得有人站出来这句话中,有一种英雄式隐喻的技巧包含在内。
细细回想一下苹果产品的文案,迄今为止、美、难以置信、新、更多等词语在发布会上被反复使用,贴合拥趸者极客的心理。
四、有哪些常见的语言框架?
你为何在辩论中失败?
资格论:资格论就是辩论中,对手方跳出辩论点,开始针对个人采取进攻,特点的表现是,以过往的事情做为依据,常常选用己方的失败案例或是污点为论据,进行辩论。 或是针对个人学历、专业等,以自己专业所属为优势进行辩论。
选择陷阱:记者采访提问中,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,典型的句式是,您是通过A方式还是B!方式进行某个事件呢?在这里,你不论如何选择,都会被套路。
低认知困境:低认知 —— 缺少你所需的概念,缺少能用一两个词唤起的相对简单的固定框架。
某些主张难以通过语言去总结介绍时,就容易陷入低认知困境。从功能和质量方面入手展开攻势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。
五、一点点社会问题
该书以认知语言和社会学为营销噱头,以美国两党纷争为认知语言和框架理论的论据,虽然读起来略微繁琐,且对美国政治缺少理解的前提下,很难理解本文所述部分内容。但我们仍能找到一部分有趣的东西。
立法?
在日剧《胜利就是正义》为政客富樫辩护的那集中,黛被调侃有从政的潜力,古美萌调侃黛从政,并帮他改某项法律,以便于胜诉。
书中所提美国侵权法改革,保守派看中它,因为如果利益受损的当事人不能起诉不道德的企业,那么不道德的企业便能够不受限制的损害公众的利益来赚钱。而那些从此类事件中赚钱的律师就赚不到这部分钱,通过调查发现民主党的出资来源地与该类诉讼发生比例呈正比。
罗永浩曾经讲过美国法律的几个故事,像美国没有无期徒刑,有判100多年的刑禁,还有如果你去的肯德基地面并不滑,结果树了一个小心地滑的牌子,那么你可以拍照,等到三五年以后,你可以起诉这家肯德基,起诉的理由是:你的地面不滑,却竖着警告牌,我三年来,天天来这看到这牌子担惊受怕的,现在得了精神衰弱,你得赔偿。就像热咖啡撒在腿上一样索赔3500万美元。
六、如何消除党派内分歧?
在发言或其他对外宣称中,被内部人员策反了? 通过内部会议达成一致,设立会议会议,规范时间与统一决策观点方法。
七、乌合之众试验
网络上时常会有同志婚姻的不同看法,其中不乏偏激者,他们在网络上的对决堪称圣战,有着教徒式的信仰。
一个有趣的人,对其中持反对的一方提问,你们是否愿意让政府告诉你们该跟谁结婚?
看了上述内容,希望你已经明白了这是一个语言陷阱。因为他的论据和你反对这件事情的理由并不一样。
接下来继续解释,一旦政府有权规定某个群体的人不能结婚,他就跨越了一道障碍,很快,它就有权利规定其他群体能不能结婚了。
结果可想而知。
八、如何判断优先级?
选择从何出发开展工作?
随着产品经理的热门,合理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考量,合理化意味着你必须面面俱到,而价值观可以起到约束大众的结婚。
所以在美国政治中右翼总是将资金分散开来,用于扶持繁杂多样的项目,但是左派更擅长框架和媒体的传播。
369 thoughts on “从 《别想那只大象》 说起”